close
【蘇韋宣 戴敏全 台北】
下星期就是端五節了,趁著週末沐日很多爸爸媽媽就帶著小孩到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,提早學包粽、營造過骨氣氛,現場除常見的米粽,還有口感Q軟的客家粄粽,讓大家在下手做的過程中,有吃有玩、快樂學客家文化
把粽葉折成杯狀,放入糯米、香菇、蝦米和豬肉,小伴侶可貴跟著爸爸媽媽,一路學包粽子,表情專注地抓起,本身喜好吃的餡料放進去。
然後再放蝦米,蝦米,對 蝦子,你最喜好吃的蝦子。
除大家經常接頭的南部粽、北部粽,其實還有效米漿做成的客家粄粽,將米漿揉成粄團以後,搓揉捏扁、放進餡料包起來,再滾上油、包進粽葉裡,蒸熟後就是Q軟的客家粄粽了。
課程老師 范新梅:「這個粄粽,我們客家人全數靠山吃飯的,帶起來對照方便,不會說如許漏出來,還有粄粽比較耐放,米粽比較會臭酸,粄粽不會。」
台北市客委會主委 徐世勳:「之前我們要做這種粄粽,我阿公就覺得,小伴侶對照愛玩這類,會拿這麵團如許,米糰如許弄東弄西,小時刻,我阿公就會罵人說,小伴侶不知道食物多重要,不克不及如許玩。」
xyzxyzxyzxyzxyzxyzxyzxyzxyz一邊聽教員講授,小朋友一邊脫手包粽,不僅在製作過程中,現實體驗食物的作法,加深對端午節的印象以外,也讓過節的氛圍更活躍熱烈。
本文出自: http://n.yam.com/Article/20190601105654
全站熱搜